3月12日,菲律賓政府宣布15日開始封城的消息來得又快又猛,然而,這決策並沒有做好任何配套措施,官員們腦子裡的決策思維如一貫地非常單一且直線化。
「確診病例開始增加了,要控制疫情,就是全部回到家裡,都不要出門!」當我聽到官員們在佈達這個命令的時候,腦子裡面想的就是「沒了」,沒配套措施的政策一宣布後,大眾運輸系統無預警減班,公車搭不了,吉普尼(Jeepney,菲律賓獨有的由吉普車改造的公共交通運輸工具)攔不到,連Grab(電召車平台)也叫不到車。而這些運輸工具減班的理由,竟是:「總統說不能工作了。」
我和許多旅菲外國人都第一次覺得,原來菲律賓員工這麼聽話,可惜聽的不是老闆的話,而是政府的話;許多認識的朋友告訴我,他們公司裡面的菲籍員工,都在同一時間跟公司請假,理由是:「總統說不能上班了。」
那原本該做的事呢?還在進行中的業務呢?執行到一半的專案呢?這些事情,員工不管,政府不管,只有老闆在乾著急,但叫天天不應,叫地地不靈,反正政府說不能上班,員工就突然都乖乖不上班了。
接下來,最獵奇的就是菲律賓政府呼籲民眾們「在家工作」。也許在官員們的思維裡,對於「在家工作」有無限美好的幻想與憧憬,但許多菲律賓人家裡沒有電腦、沒有網路、沒有印表機的情況下,要如何在家工作呢?況且,以目前菲律賓的產業結構、職場生態,哪裡適合在家工作了?
你聽過保全、速食店及超市店員、清潔在家工作嗎?如果沒有,你要這些員工在家工作,不覺得很荒謬嗎?誠如以上所說,菲律賓政府在宣佈這些政策的時候,完全沒有想到後續的配套措施跟可能發生的事情,反正先宣佈就是了,事情發生了再來看著辦。

當防疫碰上菲律賓獨有的「放行單」文化
有的員工想到了,既然要在家工作,那就要把一些電腦配備搬出辦公室,這時候就遇到另一難題:菲律賓非常獵奇的「放行單」制度。
簡單來說,若辦公室坐落在辦公大樓內,即便承租人每月付上了白花花銀子租金,但任何東西要出入大樓的話,都得事先向大樓管理室申請「放行單」,經過大樓管理室的同意後,方能把東西搬出去或搬進來。
譬如我今天買了一台印表機,我如果沒有事先申請放行單的話,當我從商場把印表機扛回辦公室的時候,辦公大樓的警衛就會攔住我索取放行單,只要沒有放行單,抱歉,你不能搬印表機進去。
這樣已經很荒謬了,舉凡大一點的物品如機房伺服器、電腦主機、螢幕等等,全都是如此。我聽過最扯的,是連延長線也不被大樓警衛允許帶進去,理由是:「沒有放行單,而且,危險。」
除此之外,像這次封城一發生,雖然有些公司想到要把電腦搬出去,讓員工能夠「在家工作」,但命令來得太突然,來不及反應,想當然爾,大樓警衛是不會讓你把電腦搬出去的,理由也很簡單:「沒有放行單。」
好,這個放行單很難申請嗎?說難不難,就是要填寫大樓附的單子,給授權的代表簽名,然後送到大樓管理室,大樓管理室批准之後,才能夠憑這張單搬出去或搬進來
然而封城命令發佈的當下,大多數的管理室已經下班了,沒人可簽放行單,那辦公大樓的承租人,也就沒辦法把辦公室的電腦或是任何資產設備給搬出去,即便只是一個鍵盤、一個滑鼠,也一樣。
這個荒謬的制度,據說起初是因為有些租客會把房東的東西偷出去,所以為了要控管,也保障房東的權利,所以設計出這樣的制度,每個租客都得遵守,無一倖免。
在這個時候,方法當然是人想出來的,既然走檯面上的流程行不通,那只好走檯面下的流程,於是很多人開始試著「塞錢」,就這樣造成了惡性循環。這些警衛看刁難這些租客搬入搬出有錢賺,於是就竭盡所能地索賄,包括收受金錢或食物,於是就在這個混亂的封城時刻,這些荒謬的制度,又不斷地在助長這些人的惡行惡狀。
除了辦公大樓,住宅大樓也是如此,放行單的惡夢又得再重新上演。
我曾聽過大樓警衛不讓搬電腦進去的事情,理由是:「為什麼你家裡可以放電腦,這是不允許的。」為什麼不允許,他也說不上來,只會回你不允許,不可以,最多可能跟你多說一句:「家裡面是不能有娛樂設備的」,所以在家裡有電腦是不被接受的,即便你們總統呼籲大家「在家工作」,但一樣不能放電腦進去,因為大樓的規定裡面說:「不可以」,即便你是屋主,你花了幾百萬買下這套房子,今天還是不能放你買的電腦到你買的房子裡面,原因是大樓規定不可以。

國難當前的弱弱相殘
再來講到菲律賓人的弱弱相殘,這段時間經歷了兩個弱弱相殘的小故事,先說第一個,女保全被勒索的故事。
朋友的公司因為臨時封城,加上員工住很遠,回不了家,因此就幫忙租了公司附近的飯店讓員工安頓,但他們在入住的時候,櫃檯人員看他們是菲律賓本地人,就開始刁難。櫃檯人員質疑,這種時期為什麼有地方可以住,公司為什麼這麼好,還讓你們住飯店,你們不就只是保全而已嗎?憑什麼你們可以住在這裡?類似這樣的質疑跟指責不斷,還要求公司要擔保這些住戶不會有問題,要公司提出營業許可、員工名單,以及要求公司提供相關的文件來證明這些員工是合法勞工等等。難道這些員工不是菲律賓人嗎?他們也都憑自身的證件辦理入住了,為何還要這麼多程序?飯店的理由是:「因為他們是菲律賓人。」
飯店有提供入住的房客免費的早餐,有一名女保全便免費早餐帶走去上班,但在路上卻被警察給攔了下來。
警察:「妳要去哪裡?」
保全:「去上班。」
警察:「妳從哪裡來?」
保全:「因為封城,我回不了家,公司幫我安排在這個飯店。」
警察:「手上那是什麼?」
保全:「飯店提供的早餐。」
警察:「給我。」
保全傻眼,但也就怯怯地給了警察。
警察拿到手之後,看了一眼,又問:「還有嗎?」
保全兩手揮揮:「沒有了,我有的全給你了。」
這會換警察手一揮,示意她可以走了。
這故事是我菲律賓朋友跟我說的,她說她們自己菲律賓人聽到都覺得不可思議,而且憤怒異常,她們叫那位保全下次一定要拿起手機,錄下這些警察過分的行徑;不過她也說,會有這種事情發生,就表示政府連警察的肚子都沒照顧到,才會放任警察出來勒索,她們聽到這件事情都快哭了,不敢相信這種事會發生在自己菲律賓人身上,那種哭,是心疼女保全、也氣警察的貪婪,對政府的無能為力感到更多的憤怒。
第二個故事,是我在超商親身經歷的。
當時我正排隊準備要結帳,就看到我前面有個矮小的菲律賓男生,目測約20上下歲,他買了一個大概12塊的麵包,跟一瓶飲料,加起來大概30塊而已,不過他沒有戴口罩。
站在我後面的一個菲律賓男生,是個看起來很囂張的胖子,見獵心喜,看到那個菲律賓人沒戴口罩,馬上就大聲嚷嚷,問店員,他沒有戴口罩,為什麼他可以進來?
那個小男生怯儒地不敢動,就是靜靜地排隊,等待結帳,輪到他的時候,店員面有難色,質問他為什麼沒有戴口罩,他說口罩太貴了,他買不起,因為肚子餓,只能進來買個麵包跟飲料果腹。
店員惡狠狠地瞪著他,好像把疫情的氣都出在他頭上,一臉「就是有你這種人當我們防疫的破口,我們才會要封城」似的,對他不客氣地說:「我們規定是要戴口罩才能進店裡,你沒進店裡,我沒辦法讓你結帳,你後面那位先生也這樣說了,對不起,我必須請你出去。」說完,就把這個男生的麵包跟飲料收到收銀台後方,不讓他結帳。這男生很無奈,也只能垂頭喪氣地走出這間超商。
這樣的弱弱相殘,平時在菲律賓並不少見,只是在疫情的當下,格外令人印象深刻。

菲律賓政府從封城的一開始,勞工部就說會發放補助,但明明沒人上班呀,該怎麼受理呢?過了一個禮拜,勞工部出來說,請大家透過Email申請,專人都會回覆。新聞出來後,網友就在底下留言砲轟,紛紛表示寄了電郵沒回音,打了電話也沒人接,到底要怎麼申請,也不知道申請到底受理了沒有。
隔沒幾天,勞工部又出來說,請大家要趕快提交申請,已經發給幾萬個人了,網友們看了更生氣,紛紛都在每一則新聞的留言下不斷詢問,說詞仍是一樣,電話打爆了,電郵也寄了,完全沒有回音。前幾天,勞工部出面說,目前發放的進度太快,太多人申請,資金要見底了,所以「暫停受理申請」。從頭到尾大家都覺得是一場局,根本也不知道勞工部口中收到補助的究竟是誰。
除了勞工部,社會福利部也表示要發放5千到8千披索的補助金,這個就被菲律賓網友畫成漫畫,也拍成影片嘲諷,最上面說要發的是8千,到了百姓手中可能只剩下一個罐頭,被層層分贓分掉了。
這個福利金是社會福利部授權給地方政府發放,於是有的地方政府就故意在發放的時候拍照,然後上傳到臉書,昭告天下他們發了,可是發的是多少呢?可能只有兩三千披索,剩下的去哪了,菲律賓整個國家這時候又集體失憶了一次…
很多輿論開始反應,表示社會福利部沒有妥善分配補助款,於是社會福利部一開始跳出來反駁,聲稱已經發放幾萬個家庭了。再過兩天看風向不對,只好再跳出來怪說在發放的途中確實遇到困難,而這個困難就來自「地方政府」,其實也就是拐個彎在罵地方政府顧著分贓,都沒有好好把錢發出去;
地方政府當然不是省油的燈,被社會福利部罵了,也趕緊跳出來怪到菲律賓的戶籍制度講了20年,卻還被擋在議院,都是沒有戶籍制度,才沒有辦法好好發放補助款,講一講,連杜老大杜特蒂總統·都一起跳出來罵,於是議員們開始又說要仔細檢討研擬導入戶籍制度的必要性。
這時候參議院的院長也忍不住出聲,呼籲地方政府,應公開目前已經發放的名單,這樣不就知道誰有拿到了嗎?不過社會福利部跟地方政府依然閉不吭聲,讓子彈再飛一會兒,再來看看該怎麼做。
這段時間,看到了政府的魯莽決策,面對反撲而來的民意又左顧右盼,遲遲下不了決定,民眾的生計成了問題,便把矛頭指向無辜的企業,而企業主在還得扛下沉重的租金跟營運成本壓力下,又得聽政府的話「體恤」員工,那誰來體恤企業主呢?
根據菲律賓的經濟學者評估,封城這一個月,菲律賓的稅收起碼少了1千5百億。如果再封下去,勢必會對菲律賓的經濟造成更大的衝擊。財政部長這幾天也出來信心喊話,告訴大家政府的預算夠用到5月底,但6月之後怎麼樣,就不敢多說了。

晦暗時刻中感受希望
越在這種艱困的疫情底下,人性的本善甚至是本惡,越是表露無遺。只能說每個人做出這樣的選擇之前,必然有他的考量背景,有許多菲律賓員工知道公司營運上有困難,紛紛捲起袖子,為公司犧牲奉獻,上山下海,決定跟公司站在一起,能幫公司多少是多少;也有菲律賓員工,封城到一半,就決定要告公司,因為公司沒有及時發薪水,然而封城時間,銀行都有限制性地營業,有營業的分行外頭滿滿的都是排隊的人潮,你可以看到排隊的大多都是老闆,為了要發薪水給員工,也是頂著30幾度的高溫親自排隊,但薪水只要慢了一天,就等著挨告。
也看到長期居住在菲律賓的歐美人士,在封城期間,自己做了吐司出來發放給街友,我問他們為什麼要做這個,他只回答:「因為我還有很多(食物),但他們可能都不夠了,既然我還有,為什麼我不分給他們呢?」
也遇到有菲律賓人,因為擔心公園裡面的貓沒人餵,索性就住在公園,每天分兩餐餵貓,自己再騎一小時的車,去市場買點菜回來煮,餵貓還遠比餵飽自己還重要。
也有華人,在這個時候不分你我,積極找能夠送貨到府的蔬菜外賣,並發起大樓團購,邀請大家一起,在封城期間買到最新鮮又便宜的菜。
再來也看到旅菲的台商,在菲深耕已久,也在此時盡力找到菲律賓最缺乏的醫療資源、個人防護裝備、口罩防護衣等,捐到各個醫療體系,讓最前線的醫護人員使用。
越是晦暗的時刻,越能感受到希望的存在,在封城的這一個月,我真心這麼覺得。

延伸閱讀:
- 【更新】武漢肺炎疫情下的菲律賓:呂宋島封島延長至4月30日、一農民違反禁令遭擊斃
- 旅菲「南漂」:打從起初我就決定留下來長期抗戰,相信馬尼拉會再次生機盎然
- 新冠肺炎衝擊在菲台人:我決定先回台灣,待疫情結束再回來看菲律賓展翅高飛
責任編輯:杜晉軒
核稿編輯:吳象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