繼上次的《東南亞生活差異小觀察:越南塞車仍有流動感,但菲國是根本沒在動》之後,其實很多人問我為什麼拿菲律賓來跟越南比,為什麼不是拿其他國家?其實原因無他:我生活在菲律賓,當然拿菲律賓來比較呀。
不過在比較之餘,更重要的是觀察。在不一樣的文化背景下,觀察到的一切都不太相同,初衷也是希望這樣的觀察,能夠帶給大家不一樣的感受。來說說我看到的越南和其他面貌。儘管表面、看似膚淺,但都是我最真實的感受。
街道整潔,是我發現的一個特殊細節。走在胡志明的街道上,雖然人多機車也多,路也不太平,凹凹凸凸的、難以行走,可是路邊相當乾淨。
菲律賓的路邊總會有不明的積水與垃圾,但越南很少見到,有時走在路上會忍不住會想著,到底是越南人愛乾淨,還是越南的清潔人員太盡責,才能讓馬路上、公園內的垃圾少之又少?
唯一能肯定的,是這兩點都不會在菲律賓發生。
再來是度量衡單位,越南人的數字單位很小。舉例來說,越南盾後面的三個零,基本上都是被忽略的。市面上較流通的最小幣值為1,000(因原最小幣值100已不再發行),換算起來僅僅才1塊台幣左右。餐廳的菜單甚至會把後面三個零縮小,而在對話時也不會把「thousand」說出口。

但因為越南盾數字對我們來說實在是太大,所以在換算時,難免會暈頭轉向。
舉例來說,在計程車上的錶,也只留下三個零以上的數字,那天我搭計程車,明明車資只要123,000元,但因為錶上只顯示123,所以我就付了123萬越南盾,司機也沒說什麼、欣然收下。等到我走遠了之後才發現,不對,多給了一位數…。

說到計程車,計程車上都會計算此趟行程的里程數,用以計算車資。大多數國家都是以「百公尺」計算,我從沒看過像這裡,移動里程以「一公尺」計算的。

「色彩」更是胡志明市的特色。在胡志明市,比起簡潔的設計,繽紛的色彩更受歡迎,晚上都能看見五光十色的燈光四處閃耀著,每一間餐廳的菜單七彩繽紛,咖啡廳的光線以及裝潢也都令人目不暇給。
尤其到了酒吧街,眼前那繽紛的程度與各種浮誇的裝潢,都顯示著當地人的喜好。即便是學校外頭的海報、小便斗的樟腦丸跟遊覽車內的光線,都是彩色的。彩色之於越南的重要性,可見一斑。

另外,胡志明市對花草的喜好,在城市中也一覽無遺。無論是在咖啡廳、餐廳、銀行、百貨公司,或者是飲食當中,都能感覺到其對植物及花草,任何的店面,也都一定要有花草的點綴,營造生機盎然的感覺。
跟菲律賓相較,越南人是比較含蓄的,情緒上的表現都沒有菲律賓人來得外放。
菲律賓人喜歡開玩笑,也總是會把笑容掛在臉上。在咖啡廳,店員喜歡用輕鬆、開心的態度服務,過程也不會做得多周到細緻,甚至有時候會讓你覺得:怎麼隨性到有點隨便?
相較來說,越南人不同。越南人做事比較嚴謹、戰戰兢兢,也會細心地觀察到小細節、給予適當的協助。
例如我同事在越南的理髮廳洗完頭後,坐在鏡子前面準備讓理髮師吹乾他的頭髮。當時他額頭上有一些水滴,另外在一旁邊待命的理髮師,雖然不干他的事,也在第一時間拿起衛生紙、幫他擦拭乾淨。
比起大多數的菲律賓人,越南人更在乎把事情做到極致(這一點就比較像日本),而菲律賓人則喜歡把事情做得「開心」(很拉丁)。沒有所謂的高下,更沒有所謂的好壞,只是不同的文化呈現出不同的價值觀罷了。
此外,不得不提一下海關文化。在胡志明市,不論是旅客出境或是入境,排隊的人相當多,感覺海關動作也好慢,這一點跟菲律賓的感覺不太相同。這幾次出入境時特別觀察了一下,發現問題應該是出在電腦系統上。你可以感覺到海關人員的動作很迅速、俐落,但卻花了大半時間在等著電腦系統跑完,每一個人過關的時間大概在一分半到兩分鐘間。
可是在菲律賓,你可以感覺到海關人員的動作很緩慢,一臉看起來很像下班的樣子(基本上只比電影動物方城市的樹懶再快一些而已),而且總是會有很多多餘又重複的動作,但是大概平均一分鐘就能處理完畢。
所以總個來說,越南「人」做事比較有效率、「科技」相對落後;菲律賓「人」做事缺乏效率,但「科技」的運用反而比較新穎。
講到人與科技,在使用叫車軟體Grab時,感受特別強烈。
在菲律賓,即便是在市區,叫到車子後也要等大約五至十分鐘,車子才會到,而且常常會遇到塞車,或是司機迷路的問題。可是在越南,每次叫到車子,車子都會在三至五分鐘內抵達,等待時間極短。尤其是GrabBike,根本是三分鐘內就會出現的迅速。在體驗了菲律賓的龜速叫車之後,來到越南,真的覺得像是上了天堂一般,那種不用等待的感覺,真好。
每個國家都有一些獨特的樣貌,試著觀察並感受,是在不同的城市生活很重要的一點。大體而言,胡志明市給我的感覺是很棒的,東西好吃,氣候涼爽,文化的相似度跟豐富性會讓人想要一訪再訪。期待下次能夠再看見更不一樣的人事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