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5年5月29日,飛往菲律賓的航班即將起飛。
還記得兩年前的晚上,我把服役的選項全部列出來,跟我爸說我的規劃,選項有以下這幾種:
(1) 自己抽中的海軍陸戰隊
(2) 一般替代役
(3) 預士/預官
(4) 研發替代役
(5) 外交替代役
(6) 教育服務役
一,役期一樣,薪水最少,體力可以訓練得最好,但如果可以,不會是我的第一優先;
二,役期一樣,薪水可能好一點,可以常回家,也不會是第一優先選擇;
三,考試沒通過,現在如果要選,還要再準備一次,薪水可能會更好,但必要性不大;
四,薪水優渥,也能跟業界結合,退伍就就業,只是要綁三年,薪水優渥,我念資管,有很多公司可以選擇,只是如果不想綁三年,就沒必要,先放著,再考慮看看;
五,役期一樣,去邦交國,一整年都沒辦法回台,經歷最特別,只是中籤機率極低,要有碩士畢業+英文檢定能力才能獲得第一順位,當時的我碩士未畢業,英文檢定也沒通過,只能淪為第四順位,難度極高,而且報了六,就不能報五,只能擇一,不然真的很想去邦交國看看。
六,役期一樣,一年可以回台一次,經歷也很特別,到菲律賓,薪水也高,上榜機率也高,這個會是第一順位。
其實,在跟我爸討論的時候,我已經拿到第六個選項的門票了,我已經通過面試,也取得資格,只是要告訴他,我是經過全盤考量評估,才做出這個決定的。
兩年後,好不容易,我真的來到了機場,握著機票,準備搭上這一班前往菲律賓的飛機,進行我為期一年的服役生活。回過頭想想,要不是當初我很幸運,有能力「做選擇」,也真的去取得了門票,我一定是「被選擇」的那個人。
在機場,與家人道別,跟著未來一年的伙伴在出關前拍下這張照片,我不知道這一年,我會經歷什麼,但我相信,我一定會成長很多,因為我做出了「選擇」,而不只是,「被選擇」。